玉石拍卖系统的开发需结合玉石品类的特殊性(如鉴定专业性、价值评估复杂性、真伪难辨性),在通用拍卖功能基础上强化鉴定溯源、品质展示、信任体系搭建,满足C端用户竞拍体验与B端商家/平台的管理需求。以下是具体的软件开发方案:

一、核心功能模块设计(用户端)
1.用户体系与信任基建
多层级用户角色:
普通竞拍者:微信授权登录+实名认证(姓名、身份证,对接接口),绑定支付账户,可参与竞拍、查看鉴定报告。
玉石商家/藏家:额外提交资质认证(营业执照、玉石经营许可证、行业资质证书),审核通过后可发布拍品,展示“认证商家”标识。
鉴定专家:平台邀请入驻,具备玉石鉴定资质(如NGTC证书、行业协会认证),负责拍品鉴定并出具报告。

信用与等级体系:
竞拍者信用分:基于履约率(中标后付款)、投诉记录生成,低分限制参与高价值拍品竞拍。
商家信用分:关联拍品鉴定通过率、买家评价,高分商家享受拍品优先展示、佣金减免。
2.玉石拍品展示与溯源
专业化详情页设计:
基础信息:玉石品类(和田玉、翡翠、绿松石等)、产地、规格(重量、尺寸、克价)、工艺(雕刻师、技法)、瑕疵标注(裂纹、杂色等,强制高清特写)。
价值核心:起拍价、当前价、加价幅度(按价值阶梯设置,如万元内加500元,10万元以上加1万元)、保证金(起拍价的10%-30%,高价值拍品可提高比例)、开拍/截止时间。
鉴定溯源:
专家鉴定报告:含鉴定专家资质、玉石成分分析(如折射率、密度)、真伪、估值范围,支持PDF和防伪查询(对接鉴定机构系统)。
存证:关键信息(原石照片、切割过程、鉴定报告)上链(如蚂蚁链),生成溯源码,用户扫码可查看全流程记录,防止调包。
沉浸式展示:360°全景拍摄(支持放大查看纹理)、4K讲解(突出玉质、色泽、雕工细节)、UV灯下瑕疵检测(针对翡翠“纹裂”等隐蔽问题)。

智能分类与搜索:
按品类、产地、颜色(如翡翠的“阳绿”“紫罗兰”)、水头(透明度)、工艺(机雕/手工)、价格区间分类。
筛选:支持“带鉴定报告”“”“无瑕疵”等标签,关键词搜索支持行业术语(如“籽料”“冰种”)。
3.竞拍核心流程(兼顾专业性与公平性)
多元化出价机制:
手动出价:输入金额需≥当前价+加价幅度,支持“一口价”(商家可设置兜底价,用户直接拍走终止竞拍)。
代理出价:用户设置心理价,系统自动跟价(不超过上限),实时显示“当前代理价”与“剩余额度”,避免频繁手动操作。
延时保护:Zui后10分钟内有新出价,自动延长10分钟(高价值拍品可设更长延时),防止“式”抢拍,前端动态更新倒计时并弹窗提醒。

竞拍辅助功能:
专家答疑:用户可在拍品页向鉴定专家提问(如“这颗翡翠的种水属于哪一级?”),专家24小时内回复,问答记录公开可查。
收藏与提醒:点击“关注”加入收藏夹,开拍前、出价被超越时通过微信模板消息提醒。
出价记录:展示全局竞价历史(昵称+金额+时间),标注“当前价者”,支持按时间筛选查看价格波动。